城市领航偶像 | 历史文化名城虚拟形象文化传播计划

2022-10-03点击:10

中传创行—大创项目实践调研(二)

项目名称:城市领航偶像——历史文化名城虚拟形象文化传播计划

调研成员:

商文笛 2020级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于紫怡 2020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调研时间:2022.7.19-2022.7.25
调研地点:扬州、镇江、武汉
图片
为了深入理解城市拟人化设计的内涵,塑造更加全面、立体、真实并且更能为大众及该城市居民所接受的拟人化形象,现对扬州、镇江、武汉三座城市进行实地调研。
本次调查,小组成员将以游客的身份,打卡城市名胜古迹,网红展馆等,从游客角度感受城市文化底蕴;同时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当地居民对该城市形象的认知与建议,从而便于塑造全面、真实的城市形象。
进过调查,小组发认为扬州、镇江可以借鉴武汉城市宣传的成功经验,同时三地都可以推出更多的城市特色,吸引游客,增加城市知名度,也提高城市游客容量。
关于城市形象,计划打造“扬州+镇江”双角色手书,初步人物设定为一对姐妹或青梅竹马的好友,令温婉含蓄和古灵精怪的形象特征相互碰撞,展现人物之间的联系与矛盾;
而武汉的人物设计更着重展现人物自身矛盾感,初步设想为展现老武汉人从幼年到盛年的变化,同时也对应时代变迁,生活变化,经济发展。

调查研究

1. 背景

从“城市领航偶像”项目开始运行至今,小组成员已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络资料搜索等线上方式实现了开封、延安以及喀什三个城市的拟人化设计。我们立足于每个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深入探寻城市文化底蕴,分别打造了繁华古都、革命圣地以及异域风光三种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接下来,我们计划打造温婉沉静江南一带城市形象,及时尚前卫的“新一线”城 市形象,用以进一步完善城市虚拟偶像团体,继续推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城 市偶像,使采样城市覆盖范围更广,同时利用不同的城市人设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


在过往的调查中,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完全采用了线上调研的方式,在取得一定了解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深入理解城市拟人化设计的内涵,塑造更加全面、立体、真实并且更能为大众及该城市居民所接受的拟人化形象,我们决定对接下来即将参与设计的三个城市(扬州、镇江、武汉)进行实地调研。


扬州和镇江颇具江南水乡特色,且均为大运河沿岸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同时也有着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东方芝加哥”等美称,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形象较好,疫情过后也有了全新的生态和更昂扬的面貌,在城市形象建立和维护方面值得借鉴。


2. 调查研究内容

1. 目的: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理解城市拟人化设计的内涵,塑造更加全面、立体、真实并且更能为大众及该城市居民所接受的拟人化形象。
2. 时间:2022年7月19日—2022年7月26日
3. 地点:扬州、镇江、武汉
4. 方法:
①分别参观调研三个城市的知名景区及拥有一定网络知名度的网红打卡点,分别采访游客、当地居民及景区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对城市及景区的印象,探索网红打卡点成为城市新标志的可能;
②进一步前往老城区对定居该城市的居民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家乡的印象,与家乡的故事,以及对目前城市宣传和未来城市发展的看法等。
③全部调查完成之后,结合网络资料,对三个城市的已有资料进行总结,发掘城市特色的同时相互借鉴,便于城市形象的全面、真实塑造。


3. 调查结果分析

①扬州、镇江
就第一印象而言,扬州和镇江都是很安静的南方小城,经济不算繁华,往来的居民游客并不密集,交通顺畅有序,气候湿润却并不闷热,十分闲适移居。当地居民十分开朗热情,积极地在调研过程中帮我们指路并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南方人大多内向含蓄”的固有思维。

但与此同时,两个城市第一眼看上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扬州更偏向于中国传统的南方小城,而镇江则出乎我们意料的被赋予了浓浓的异域风情,这种第一印象上的区别主要来自于建筑风格的不同。扬州的建筑为我国南方传统的亭台楼阁,精致的园林,石搭的拱桥,青石板的街道……一步一景仿佛回到宋朝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颇具温婉的古风古韵;

而镇江由于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划为通商口岸,城中还存留着许多英国人留下的痕迹,英国领事馆旧址面前仍是镇江较为知名的旅游打卡地之一,附近的镇江博物馆和西津渡街区也都融入了西式风格,我们入住的酒店紧邻博物馆和领事馆,外部也为西方洋楼风格。
图片扬州皮市街街景

在调研和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发现了一些两个城市在宣传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访的游客为景区和老城区路边随机抽取,采访的当地人则包括餐馆老板、出租车司机、路边摊摊主、搓背馆技师等。

图片扬州搓背馆 非遗

就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游客游览了两地的知名景点,如扬州瘦西湖、何园、个园、大运河博物馆,镇江西津渡、金山寺、英国领事馆旧址,且都认为自己的扬州/镇江之旅不虚此行,整体旅行体验较好,绝大多数游客也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将两个城市推荐给家人朋友。

图片瘦西湖

但在问到“该地最令你留恋的景点或美食”的问题时,绝大部分游客却很难第一时间说上来,或者一次性列举出好几个,却没有印象最为深刻的地点或美食。我们也询问了“是否会再来此地旅游”的问题,大多数旅客表示可能不会重游,而少数表示会重游的旅客给出的原因则是“当地环境优美,安宁闲适,生活节奏慢,可以来休息”。

图片
扬州美食

在采访当地人的时候,绝大多数当地人认为自己的城市对本市居民而言较为宜居,但在旅游城市方面发展仍然欠佳。我们得到的回复包括“瘦西湖就是个大公园”,“本地人去那些景区不要钱,外地人就要六十元”,“去那些网红的早茶馆就是吃个环境嘛,要吃正宗的还得是…”

图片
镇江美食

由此可见,扬州和镇江的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宣传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在我们看来,扬州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特色不够突出,与江南江北其他水乡城市雷同,当下发展较好的大运河博物馆单凭自己无法吸引游客,未来可尝试由大运河博物馆出发进行衍生宣传,通过“大运河”这一关键词将城内景区连成体系;

图片
大运河博物馆

镇江的主要问题是知名度低,人们熟知的只有“镇江香醋”,而其城中颇具韵味的西津渡古街和国内最大的眼镜城“丹阳眼镜城”在专门搜索“镇江”这一关键词之前了解的人极少,未来可抓住“中西结合”,“兼顾古韵和浪漫”,“国内最大眼镜城”,“国内所有眼镜的发货地”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宣传,打破固有印象,获得长远发展。

图片
镇江西津渡

2. 武汉
就第一印象而言,武汉是一座热闹繁华且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相较于其他两座城市而言,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知名度也相对较高,在后疫情时代城市发展也呈现良好态势。

图片
武汉夜 江汉街 街景

但是现代化都市的名片之下,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新与旧”的矛盾。一方面,武汉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观光街区、展览展馆,例如黄鹤楼、岳阳楼“知音号”游船、光谷步行街等等;城市交通也十分便利,跨江大桥连接两岸,城市地铁能够实现快速通勤;各大街区美食云集,江汉路、粮道街等地吸引众多游客。即使是在超高温的夏季,国民对武汉的热情程度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仍将其列在出行或旅游计划清单之上。

图片
黄鹤楼

但在另一方面,武汉也存在一些看起来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的地方。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过了这样一条街道:狭窄的道路两边是一些老旧的,甚至有些破败的老式居民楼,楼下是一条小商品街,临近傍晚,街道两旁的商户纷纷出摊,把衣服、饰品摆在自家商铺门口,本就不宽敞的街道在巨大人流量的加持下显得更加拥挤。

图片
武汉粮道街附近民居

我们随机采访了这条街道上的一些游客,发现大家统一反馈:太挤了,在这样热的天气,没想到还会有这样多的人等等。在这些被采访的游客中,大部分人表示短期之内不会选择再次来到武汉,不推荐当前季节来到武汉等。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武汉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水平无可否认,其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等方面也有良好效果,但是过高的知名度和人气导致大量游客涌入武汉,人挤人的街道,排不上队的小吃,买不上的船票等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参观游览舒适度和幸福感,不利于城市形象的长期塑造。

总结与规划

1. 现存问题及建议
1) 扬州和镇江的城市生活节奏慢,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大,特色不够鲜明。下一步可以考虑结合本地特色,例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镇江丹阳眼镜城等等进行多样化宣传,从而擦亮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

2) 武汉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城市宣传典范,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使城市形象更加全面、饱满,提高游客接待容量,使游客对城市的期望值与实际获得感相统一。


2. 城市形象设计
1) 扬州、镇江
在调研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两个城市都位于大运河沿岸,颇具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且二者分别位于长江的南北两侧,在饮食习惯、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方面也有着一定区别。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初步决定在给两个城市进行拟人化的过程中将其设置为一对姐妹或青梅竹马的好友,以便在更加全面展示水乡情调和大运河文化的同时也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二者各自的特色,同时,双角色手书对我们来说也是全新的形式,角色之间的互动也会使手书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粉丝。

在具体形象展示上,我们更倾向于将扬州的形象设计成传统意义上温婉含蓄的水乡女子,书香门第的富家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思想更传统;而镇江则倾向于设计成顽皮可爱的小女孩儿,可能没有富裕的家境,却有着快乐圆满的童年,有一段留洋经历,思维更加开放前卫,穿着打扮也会是时下流行的样式。两个角色形成传统与潮流碰撞,性格上也带有温柔和活泼的反差,更容易戳到人们的“萌点”,互动也更容易擦出火花。

2) 武汉
鉴于武汉厚重的人文气息以及高度的现代化特征,我们希望能够抓住这种“新与旧”的矛盾感,一方面使人物能够展现武汉飞速发展,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另一方面又能表现出这座城市最温暖、最贴近生活的亲切感。

初步形象设计为一个在老城区中长大的调皮小孩,一举一动间带着老武汉人的生活烙印,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褪去稚气,生活与新城接轨,在维持本心的同时,也成为了助力这座城市向前发展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