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文物宗“谱”—基于自制光谱仪的数字文物鉴别系统
负责人:冯涛
获得奖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主赛道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赛一等奖
一、 关于互联网+大赛项目:
Q1:简单介绍下您参加的项目?(项目名称、负责人、获得奖项、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文物宗“谱”—基于自制光谱仪的数字文物鉴别系统
负责人:19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影像工程方向)冯涛
获得奖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主赛道二等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赛一等奖
项目简介:我们团队开创性地提出并探索了用光谱来鉴别并保护文物的新模式,将自制精密光谱仪与数字存储技术、阀值匹配算法相结合,设计并搭建智能文物光谱采集装置、文物光谱信息服务系统,打造国内首创的文物光谱数字化鉴定服务平台。通过有计划地选定文物体表的几个特定区域或者全部表面,进行光谱分析,将光谱分析结果和检测位置保存到系统。这样,每个文物都有了其独特的光谱信息,犹如人们的“DNA”一样各不相同,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文物反复鉴定,费时费力的痛点。不仅如此,通过对大量文物光谱信息的研究,我们还能做到对未知光谱文物的产地,年代进行分析。采用光谱分析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文物鉴定中依赖经验,主观性强,可信度不够以及对文物造成损害等问题,而且光谱仪相比于其他现代技术鉴定仪器,有造价低,使用简单的特点。应用更普适,过程更高效,结果更可靠。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确保文物鉴定的科学性,而且可以提升其公信力。基于光谱仪的数字文物鉴别系统将在促进我国文物事业更好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Q2:您选择这个项目和主题的初衷是什么?
开始在和导师沟通的时候,导师曾提供给我们好几个很不错的选题,最终我和小组成员商量探讨后,选择了如今的“光谱鉴别保护文物”这个选题。首先是我们团队成员较多来自光电专业,在课程学习和实验课上接触过光谱仪的相关知识,这算是我们的一项优势;其次是我们的组员对文物保护十分感兴趣,这很有助于我们把项目推进打磨下去;而且我们对这个选题比较有信心,想法多,所以最终我们确定了这个方向并一直努力做下去。
Q3: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出现过什么样的困难?您又是怎样克服和度过的?
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我们没有经验,由于团队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参加“互联网+”,对大赛的要求和流程不熟悉。不过学校为我们参赛同学提供了许多帮助,比如定期邀请老师专家开展线上讲座,为参赛队伍安排老师专家定向辅导答疑等等,对我们来说收获很大,让团队渐渐熟悉了大赛情况。
Q5:谈谈您的选题及实施方法?
我们的“光谱鉴别保护文物”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于是我们便把一个大项目分为了几个主要的模块,比如照明模块、定位模块、光谱测量模块等等。前期我们也经常和导师沟通,交换意见,最终确立了大致方向和目标。有了方向和目标后,我们团队便根据组员的专业优势进行任务分配。比如团队有光电专业的同学,便负责仪器的搭建测量调试;有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便负责后续产品的市场营销分析等等。当然,遇到大家都不理解的领域,我们也积极向老师寻求帮助,比如机械方面我们联系过信通学院的鲍南海老师,编程方面联系过计网学院的周帜老师。
Q6:在项目实施阶段,团队内部是如何沟通的?是否遇到分歧?如何解决?
在项目实施阶段,我们经常通过微信群进行沟通,我们负责相同模块的同学在线下推进项目的时候便完成了沟通交流。不过在使用微信群时,偶尔会因文字局限不能很好的表达观点和看法,产生歧义或者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时我们会通过电话、线上会议、线下会议,提高沟通深度。
Q7:您认为优秀的项目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我认为,优秀的项目一定要有要有价值,可以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困难,可以是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其次还应该有创新点,做别人没有的、自己独特的,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可以是方法,也可以是技术。最后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完成度或者可实现性,天马行空的想法要落地,最好有成品而不是单单停留在概念上。
Q8:团队成员收获有哪些?
经过几十天的不懈努力,团队成员收获很多。不仅对大赛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在项目的进展打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加深入了解了光谱仪测量的实现原理,还在文物鉴别和保护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大赛不仅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也增强了我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照
二、 传媒特色:
Q1:你的项目与文化、传媒相关度,你对传媒领域项目的看法?
我们的团队在文物保护方面提出了新方案,和文化、传媒相关度很高。近年来文物的知识、保护逐渐走入大众视角,《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节目广受好评。我很看好传媒领域的项目,习总书记常常强调我们要文化自信,我们有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的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我们要用年轻人更喜欢、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传播,去让更多人看到并喜爱。
Q2:在传媒大学的学习对你的参赛项目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传媒大学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表达、人文情怀的重要性。尽管我是一个理工科学生,但是我在参赛过程中发现,技术同样也可以很炫酷、很有人文情怀。我们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学会精准、得体的表达,具备人文关怀。
三、 对在校大学生申报互联网+大赛项目的同学有什么建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建议在校的大学生勇敢参加申报互联网+大赛,不用担心自己没经验,大胆尝试。
需要注意的是,团队协作很重要,多和导师沟通;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多去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你会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