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leep酣然健康

2021-11-06点击:12

项目名称:Osleep酣然健康

负责人:张中原

获得奖项:获2020“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七届“互联网+”北京市赛三等奖,校赛二等奖、届“互联网+”校赛二等奖,2021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中国传媒大学校内赛第三名


一、 关于互联网+大赛项目:


Q1:简单介绍下您参加的项目?(项目名称、负责人、获得奖项、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Osleep酣然健康

负责人:张中原

获得奖项:获2020“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七届“互联网+”北京市赛三等奖,校赛二等奖、第六届“互联网+”校赛二等奖,2021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中国传媒大学校内赛第三名


Q2:您选择这个项目和主题的初衷是什么?

我对精神健康赛道其实一直有关注,美国的calm出来之后,我认为在中国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健康需求。我国有1600 万严重精神障碍者、8000 万需接受治疗的精神障碍者和6亿心理亚健康人群,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痛点。同时,与美国相比我们国家精神健康行业在需求侧、支付端、供应链依然处于上下求索的阶段。而国情社情差异也导致了中国的心理健康领域必将走出一条和美国不尽相同的路径。

美团的王慧文王总在清华讲过一门产品管理课,其中他提到过入场时机的问题,我感触很深。一个行业很多情况下入场时机就是三个月,太早太晚都不行,但早还是比晚强,因为可以积累行业认知。我们现在看中国的心理健康还没有完全迎来爆发的窗口期,但是结合PEST 分析我们认为,这个窗口期很近,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去做这样一件事。

具体来讲,我们产品设计的初衷是利用算法提供个性化的音频助眠及心理疏导方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科学的心理指导缓解用户压力,解决用户心理问题困扰,给予大众心灵暂栖的一隅。在实施上我们尝试社交化、游戏化心理疗愈、咨询师端CRM、HRM系统标化业务流程、延伸IOT硬件等多种路径;我们坚信能通过团队的努力去有效改善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助力。

Q3: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出现过什么样的困难?您又是怎样克服和度过的

困难当然是一直遇到,谈两个印象比较深的。一是发展上曾经遇到过瓶颈期——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很懈怠,虽然战略规划很清晰,但是却始终不能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那一段时间项目处于停滞阶段。后来是我们召开了一次部门例会明确拆解了目标和实现路径,将每个人的工作量化,并且明晰了要先完成MVP并进行PMF验证。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困难是实验,因为实验被试人数多,数据量大,同时那段时间又适逢考试周,大家压力都很大。幸运的是,我们的团队成员都很靠谱,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一起刷了好几个大夜,总算赶工完成了既定目标。


Q5:谈谈您的选题及实施方法?

我们的选题是要做新一代精神性失眠及心理亚健康改善方案智能推荐系统。具体实施上——

我们通过主观音质评价实验,选择了定位的目标人群进行深度访谈,根据深度访谈结果得到500首助眠音乐和100个助眠音频原始信号进行音质主观评价实验,通过被试在V-A模型的标注、交叠圆信度测试、RMSE及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到经过客观实验检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次信号。由于情感和用户困意的主观性影响,如何在其中获得相对客观、准确,具有开发价值的研究结果就成了一个问题,音频情感的界定范围与动态变化也一直是一个极大的难点,在此我们借鉴了“Valence-Arousal情感空间”的情感维度模型(以下简称V-A情感维度模型)进行音频情感力和用户困意的主观评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V-A情感维度模型采用了维度化的思想描述,具象于情感空间中时,每一维度都会代表一个基本的情感属性,以此来辅助助眠音频情感测量。对实验信号进行音色、和声、音区、节奏、清晰度、曲式、配器等客观参量的归纳性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效度测试,同样通过V-A模型标注、信度测试、情感识别性能评价得到客观准确的客观参量与被试主观感到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分析了数据可利用性以及对特殊推及一般情况的模型进行了建立。并根据该实验结果辅助协同过滤算法编写。相关算法成果已申请国家版权局软著认证。

心理业务方面:我们与简单心理职业咨询师达成战略合作,录制心理自助疏导短视频课程,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同时我们也通过自有KOL培育,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还购买了专属的网址域名,计划帮助用户进行产品体验改善,以及接受用户反馈,主流面向核心目标受众,辅以对初探受众的兴趣激发。在内容积累上我们对标calm,自主创作、录制、购买版权音乐50余首,音频200余个。并已完成一期5集心理自助短视频的拍摄,未来我们还将从个人成长、关系压力、情绪管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四个方面入手拍摄并推出四期20集原创心理自助课程。



Q6:在项目实施阶段,团队内部是如何沟通的?是否遇到分歧?如何解决?

项目实施阶段,我们团队内部沟通还是遵循着一个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的。我们每周都会要求团队成员写周报汇总工作情况,并召开团队例会,在会上我们充分讨论过去一周的得失,并分工作责任规划下一周的安排。分歧是正常的,我甚至觉得如果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没有分歧,才是真正出问题了。有时候我们的例会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我觉得组织内部的看似无效的会议,其实在潜移默化间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也决定了组织对外的一致性。此外我们还采取OKR管理法,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拆解关键成果,分部门对齐,并在季度末打分。



Q7:您认为优秀的项目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选题,一定是呼应时代痛点的,有现实价值,且商业模式逻辑自洽,最好能经过初步的市场检验,有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其次是团队,分工明确,专长突出,实力雄厚的团队是项目行稳致远的关键。合适的团队成员需要经过漫长的找寻和磨合过程。我们团队很幸运的是最初的成员都是来自同一个团学组织,所以大家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彼此之间也比较有默契了,这对我们决策和项目实施帮助很大。第三点我认为是战略。因为初创项目资源很有限,所以好钢用在刀刃上非常重要。在最开始就要有一个清晰的全局观,你的目标客群、细分市场、切入点、定位、渠道、营销手段、北极星指标。。。。。。这些都应该在BP阶段就想清楚,之后可以通过AB test、用户调研等手段来验证调整。


Q8:团队成员收获有哪些?

团队成员赵炽野:创新创业,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行与思缺一不可。立项以来让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勤于思考,并以实践来检验,在一步步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从实际出发,理性思考,客观的分析问题,正因如此,项目小组才得以以尽可能科学的方式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团队成员宁笳宏:因缘际会,因志而相知,我们项目组成员想要聚集起来进行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偶然,但过程的经历则是我们偶然中最美丽的记忆。

团队成员路璐:在我所负责的心理学方面,我阅读了相关专业书籍,对此进行一定的分析解读。在接触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专业以及不同专业的魅力,这大概就是我一年以来最大的收获。

团队成员葛菲: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个人学习到许多:如何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地实践,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更好的服务项目目标等。感谢此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让我勇于踏出舒适区,尝试各种可能性。

团队成员田钰宸:osleep项目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发现对于这样的学习工作就是要主动地思考,并且落地实践,对于每一个环节的独立思考,都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经历。

团队合照


二、 传媒特色:


Q1:你的项目与文化、传媒相关度,你对传媒领域项目的看法?

我们的项目跟文化、传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本身就属于心理健康领域的聚合媒体,此外在宣推方面,我们利用最多的就是线上传媒工具。我们采取线上社群聚合宣推模式,目前已经开通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知乎等多平台账号,针对不同身份、不同需求受众推出“Osleep’s class”、“Osleep‘s share”等专题推送。前期我们的以公域流量引流为主,与简单心理职业咨询师达成战略合作,录制心理自助疏导短视频课程,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同时通过自有 KOL 培育,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还购买了专属的网址域名,计划帮助用户进行产品体验改善,以及接受用户反馈,主流面向核心目标受众,辅以对初探受众的兴趣激发。

我认为大传媒领域,作为一个万亿级市场,作为一片创业者的广袤海洋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看到,传媒领域以井喷的速度诞生着独角兽企业,为我国经济贡献着越来越多的力量。作为传媒学子,我们更是天然适合在传媒领域施展拳脚,以传媒改变世界。

Q2:在传媒大学的学习对你的参赛项目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传媒大学的学习给我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我在音频和视听领域的专业学习,这些专精的知识是我创立项目的基础。在熟悉的领域创业才更有可能成功,Osleep音频助眠、宣推等方面其实完全依赖于我的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我的通识学习。我在本科阶段修读了包括创新创业课在内的很多通识课程,这些通识类的课程扩展了我的边界,让我具备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一些创新创业课和互联网产品课让我具备了运作一个创业项目所必须的能力。第三就是传媒给了我一个平台。传媒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各种创业扶持都很完备,创业的氛围也很浓,只有在中传,我才能遇到这么优秀的同行者,才能遇到这么多良师益友,才能有条件和资源去完成自己的想法。


三、 对在校大学生申报互联网+大赛项目的同学有什么建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要注意的还是那三点——选题的创新性和商业逻辑、团队选择以及战略选择。大方向回应现实痛点,技术或理论层面有创新意义,团队配置合理分工明确,运作高效,战略清晰其实就属于一个优秀的项目了。这其实分别对应着,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能做和我怎么去做。将这三件事想清楚,在商业计划书和答辩过程中表述清晰,在团队内部达成统一,是我给大家的建议。最后预祝大家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